IMG_0782.JPG

 (四社部落Miatungusu)

今年是第一次參與拉阿魯哇的Miatungusu(發音似:米呀董喔蘇)也就是所謂的貝神祭,前年因為針對拉阿魯哇跟卡那卡那富兩族的正名運動曾做一個專題報導,開始接觸這個過去我們稱之為「南鄒」的兩個族群,普遍提到「鄒族」,很多人一定是先想到嘉義的阿里山山區有一群鄒族人居住,但可能很少人會想到高雄也有鄒族,甚至懷疑這兩個族群的存在,至少在目前,他們還是被規劃在鄒族的,無論從族語認證的與別類、國家給予的名稱或是很多網路上的介紹。當然先回歸到Miatungusu的主題,Miatungusu其實是讓拉阿魯哇文化復振很重要的一個核心。

IMG_0724.JPG  

(剛換不久的牌子,和拉阿魯哇介紹牌,原本都是寫「鄒族」)

IMG_0731.JPG  

我先大概講述一下Miatungusu的由來,透過部落的文史工作者游仁貴描述這個傳說故事,傳說中,拉阿魯哇族人和小矮人,在發源地Hlasunga相處時,互動很好,拉阿魯哇族人要離開時,小矮人就將十二個takiaru(貝神),交給最慢離開發源地的美壟部落(今高中里內的一個聚落)族人。對拉阿魯哇族人來說,takiaru是非常神祕的意思,平時看不見,會飛來飛去、來去自如,只有在祭典接近時,才會回到領袖所保管的甕裡。而這個拉阿魯哇族人的祖先曾經跟小矮人同居住過的Hlasunga發源地,很可能是今大關山的方向。而這十二個貝神包括了勇猛神、狩獵神、健康神、食物神、驅魔神、勤勞神、平安神、驅懶神、狀元神、守護神、聰明神、風雨神這十二的能夠保守族人的神祇。而這十二個takiaru在Miatungusu中就扮演非常重要的一環。

目前拉阿魯哇族人的分布有四處,排剪、美壟部落(今高中里境內),雁爾部落(四社部落,今桃源里境內)以及高雄桃源的隔壁那瑪夏的瑪雅里也住著一群拉阿魯哇族人,人數約五百人,有著台灣原住民族中非常獨特以「貝殼神」做為崇拜對象的祭典。

IMG_0736.JPG

 (美壟部落Miatungusu,我入鏡了......)

今年很幸運,美壟部落和四社部落的Miatungusu都參與,而這兩個社群在Miatungusu的流程以及記四的過程有些許的差異,這個帶我後面再做詳細解釋,我必須說很可惜的是因為3月1日在美壟部落舉行的Miatungusu我沒能全程參與,因為當天上午興中國小的小朋友有比賽,帶領祭典進行的游仁貴老師又到台南崑山科技大學擔任沉浸式族語幼教人員考試的主考官,所以原本是說要四點開始,但是還是有小小的延誤,但時間組部等人,我們要趕晚間新聞,我們拍得很急促,眼看時間一點一低越來越接近七點,除了覺得沒有拍好也沒有好好認真參與其中,不過比叫慶幸的是我們前一天晚上有參與他們的練習,對祭典的整個流程有個粗略的認知。等我們趕完新聞,想說再回到祭場看看還有什麼活動,當然祭典已經結束,剩下同慶的活動,好險我們還是趕上。

不過隔天,3月2日四社部落的Miatungusu我們是全程參與,加上四社部落的男子集會所修繕,透過Miatungusu迎神的過程也告知天神男子集會所修繕好了。當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凌晨三點半,我們從寶來的旅館一路往四社部落的祭場走,四社部落的祭場我第一次造訪,當然到的時候,游仁貴老師和部落的一些長老也都早已在男子集會所內等待,還有一些跟我們一樣的媒體。

IMG_0741.JPG 

IMG_0746.JPG 

IMG_0759.JPG  

IMG_0806[1]  

黑暗中,他們會先將會所內外的火塘燃起,準備迎神的工作。而迎神,是祭典中的開頭,每個動作都不得馬虎,將豬肉、米糕、酒等祭品備妥,主祭口中念念有詞,將手指頭浸在酒裡後會喊:「Tamu'u」(發音似:達莫)。「Tamu'u」的意思就是「呼喚祖靈」,而這個呼喊,是要告訴祖先,Miatungusu就要開始,要迎接祖先來一起參與祭典。

IMG_0750.JPG

 IMG_0753.JPG

迎神的過程大多在男子集會所上,女性則是不會參與其中,這跟我們阿里山鄒的Mayasvi是一樣的,而接著會「沐浴」takiaru,所謂的「沐浴」,就是要把takiaru浸泡在酒裡,讓takiaru喝醉,這也是Miatungusu祭典中最重要的一環,主祭會小心翼翼地將紅布拿開後,在一個咖啡色小小的甕裡,裝的就是傳說中的聖貝。而把takiaru請出來後,用兩個竹筒,一個是盛裝酒渣,另一個放乾淨的清水,第一個是請祂浸入到酒渣混一混,完了以後酒再把祂拿出來浸到乾淨的水,最後洗乾淨、擦乾。據說把聖貝浸在酒裡面後,會依照顏色變化,如果變成了紅色,代表,貝神 takiaru就是已經喝醉了。接著,再以的長長的紅繩,讓每一位參與的男子握住,一個接著一個,做跳躍動作並且吟唱,象徵團結。整個祭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清晨迎神,這個工作全程交由男性,女性不得加入,第二階段則是祭神的儀式,前半段都還是由男性主導,女性則是要一直等到長老將象徵團結的紅繩,再一次串聯每一位男子歌頌,由領袖家族的男孩登屋、刺殺豬後,才得以加入,女性的加入,已經是儀式後半段。其實這個過程我是用很簡單的解釋來大致上點到一些重點,詳細的祭典過程還是要親自參與會比較清楚,加上我是女性,我無法加入男子集會所中迎神的過程,我是透過游仁貴老師的口述跟看攝影拍回來的畫面加以對照學習。

IMG_0762.JPG

(從黑夜到白天,四社部落第二階段的Miatungusu準備開始)

而目前舉行Miatungusu的部落包括美壟、排剪和雁爾,塔臘祫則是我前面剛提到移到現今的那瑪夏瑪雅里,雖然都是同一個祭典,但最明顯的區分就是takiaru拋送的公開與否,拋takiaru也是在Miatungusu很重要的象徵。

1374127_10201394587219285_377432050_n  

(現在的takiaru已經不是最早傳說的中小矮人傳授的takiaru,而已經是ㄧ種象徵性的意義)

傳說中,矮人因為對美壟部落族人的託付,因為當初在發源地Hlasunga相處時,排剪、雁爾、塔臘祫三個聚落都是先離開發源地,最慢離開Hlasunga就是美壟部落,小矮人也將這十二個takiaru託付給美壟部落族人,其實這也意味著Miatungusu在最早是美壟部落特有的祭典,也因為貝神的珍貴,而引來其他部落想要偷取美壟部落的takiaru,根據游仁貴老師的說法,因為takiaru是用偷取的,所以其他部落的人不敢讓美壟部落的族人看到被他們偷走的takiaru,所以其他部落在Miatungusu中,最重要的聖貝浸酒的儀式,都轉而偷偷在室內舉行,以免被人發現。也唯有美壟部落在舉行Miatungusu時,公主和領袖會公開地將十二顆聖貝拋送出去,好讓圍繞在一旁的男子,上前搶奪祝福,但這樣的畫面,在其他部落卻是看不到的,所以看到會拋送takiaru的就是美壟部落的Miatungusu,我覺得這是一段很有趣的故事,也有描述這個故事的歌曲。

 IMG_0780.JPG IMG_0781.JPG 

(女性服飾有藍黑,也有白黑,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未婚女性穿白黑,已婚女性穿藍黑;說法二:美壟部落穿白黑,其他部落則穿藍黑)

這些傳說、歌曲也都成為,Miatungusu復振重要的依據,各個部落雖然在歌曲和祭祀的流程有些許不同,傳統的Miatungusu原本是兩年一次,而且舉行一次祭典要六天,但是近年因為文化流失嚴重,為了挽救文化改為一年一次,也將所有的儀式和歌曲集中在一天。其實現在Miatungusu中所唱個歌曲並沒有完整的唱完,由於這個古老的祭典曾經中斷了數十年,目前只有少數年長者會唱,過去Miatungusu的能見度不高,拉阿魯阿族人積極地試圖恢復這個祭典,要繼續將祖先和矮人的承諾延續下去。

IMG_0784.JPG

而為什麼說Miatungusu是拉阿魯哇文化復振很重要的核心,這得要回溯到民國民國82年,在民族音樂學者的安排之下,拉阿魯哇的聖貝祭,首次被搬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當年的演出,除了有拉阿魯哇族人之外,還邀集阿里山鄒族,以及鄰近的卡那卡那富的族人,展演各自的祭典包括Miatungusu、Mikong(米貢祭)和Mayasvi。然而就在這次的演出之後,同時也讓鄒族三個族群,開始有了密集的互動,也發現彼此原來是不同的,這個過程其實對於我們三的族群的族人是非常震撼的事情,因為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我們是同一個鄒族,原本以為語言文化都相通,事實上確實有差異,這也是近年來拉阿魯哇和卡那卡那富積極爭取正名的原因。

IMG_0787.JPG  

(應該是遊客或是媒體大哥大姊,我不懂為何他們一直朝著被殺的豬狂拍......是要給動保團體看嗎)

整個祭典的過程其實我沒有拍很多照片,只靠著我的手機抓幾個重點拍攝,其實除了我們有帶攝影機,從清晨的拍攝就也有幾個攝影師無論是拿著相機或是攝影機拍攝,不過可能是清晨的關係,拍攝的人比較少,但是到了上午第二階段的祭典,就越來越多遊客和相機加入,這邊我想要發表一些意見,我其實看了很不舒服,第一個可能比較少人知道Miatungusu舉行,第二個可能大家都知道1號有美壟部落的Miatungusu而不知到隔天還有四社部落的Miatungusu,我看到有些攝影師就是拿著單眼朝著跳舞的人靠超近猛拍,我覺得其實可以不用靠這個近去拍人家的,當然我不知道拉阿魯哇族人的想法,我只是從旁觀者去看這件事情,因為今年的我們特富野的Mayasvi的情況是比拉阿魯哇的Miatungusu還要嚴重很多倍。

 

 IMG_0817.JPG

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人對於這個議題看法不一,我針對的是阿里山鄒怎麼看待拉阿魯哇和卡那卡那富要正名的議題,這個部分我有空再另外寫一篇文章。

(網誌內容、照片未經同意請勿刊載,若要刊載請先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